刀鲚,刀鲚鱼图片
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刀鲚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刀鲚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白刀鱼百科?
白刀鱼学名长颌鲚。长颌鲚,俗称长江刀鱼、毛花鱼、野毛鱼、梅鲚等,为鍉科鲚属洄游性鱼类长颌鲚分布于中国长江流域、亚洲马来西亚、亚马逊河、婆罗洲西部、普吉岛的淡水半咸水水域,品种为洄游性鱼类,体型较大,体细长,侧扁,呈柳叶形。头背面平直,头后背部隆起。口上位,下颌坚厚急剧上翘,竖于口前,使口裂垂直。
白白刀鱼是俗称,也被称为长颌鲚,毛花鱼、野毛鱼、梅鲚等,为鍉科鲚属洄游性鱼类,平时生活在海里,每年2~3月份长颌鲚由海入江,并溯江而上进行生殖洄游。
产卵群体沿长江进入湖泊、支流或就在长江干流进行产卵活动。 长颌鲚从头向尾部逐渐变细,腹部圆润,上颔长,超过胸鳍基部,胸鳍鳍条细长,有6个长的细丝,臀鳍长,并与尾鳍相连,尾鳍短小,臀鳍软条80条,体长可达26厘米,体长、身侧扁,向后渐细尖呈镰刀状,故而得名。
一般体长18~25厘米、体重10~20克。吻短圆。 口大而斜、下位。体侧两边被大而薄的圆鳞,腹具棱鳞,无侧线。胸鳍上部有丝状游离鳍条6根;背鳍、臀鳍各1个,臀鳍长直至尾尖与尾鳍相连,尾鳍小而成尖刀形。头及背部浅蓝色。体侧微***,腹部灰白色。各鳍基部均呈米***,尾鳍边缘黑色。
白刀鱼(学名Coilia ectenes Jordan),又称刀鲚,毛鲚,是一种洄游鱼类,与河鲀、鲥鱼和鮰鱼一起被誉为“长江四鲜”。平时生活在海里,每年2~3月份长颌鲚由海入江
南方说的刀鱼是什么鱼?
刀鱼,学名长颌鲚,又称刀鲚,毛鲚,是一种洄游鱼类。刀鱼平时生活在海里,每年2-3月份由海入江,并溯江而上进行生殖洄游。每当春季,刀鱼成群溯江而上,形成鱼汛。体形不大,但数量甚多,产量很高,是沿海常见的经济鱼类。
主要分布于我国黄渤海和东海一带,凡通海的江河如辽河、海河、黄河、长江、钱塘江等均能见到。据资料记载,我国刀鲚主要分为江海洄游型和湖泊定居型2个生态类群,前者按水系又分为长江、钱塘江等几个生态型。长江刀鱼是小眼睛、黄背、鳞片发白亮,光泽度高,且鱼身圆润、有肚,整体白里透。而海刀则鱼背发青黑,海刀和钱塘江刀类似,一般头尾发红、青背、身材细长。湖刀则是刀鱼中稀少罕有的“大眼睛”,且周身鳞片发白,光泽度不佳。
长江三大河鲜?
长江三鲜是指在中国长江下游水域中出产的三种肉质鲜美的鱼类:河豚、鲥鱼和刀鱼。
河豚:其肉味鲜美、营养丰富,是一种名贵的高档水产品,被誉为“菜肴之冠”,但其卵巢、肝脏、肾脏、眼睛、血液中含有剧毒,处理不当或误食,轻者中毒,重者丧命。
鲥鱼:产于中国长江下游,因每年定时初夏时候入江,其他时间不出现,而得此名。素誉为江南水中珍品,古为纳贡之物,为中国珍稀名贵经济鱼类。
刀鱼:是一种洄游鱼类。原产:亚洲的泰国、缅甸、柬浦寨的湄公河、湄南河等流域以及非洲部分地区的水域均有出产。清明节前的刀鱼,因处于长江入海口,淡水与海水的交界处,饵料丰富,肉质鲜嫩,一般成鱼体长60-100公分。
1、河鲀为硬骨鱼纲鲀科鱼类的统称,俗称河豚,也叫“气泡鱼”、“吹肚鱼”、“河豚鱼””、“气鼓鱼”(江苏、浙江)、“乖鱼,鸡泡”(广东)、“鸡抱”(广东)、“龟鱼”(广西)、“街鱼”(用闽南话读)(福建)、“蜡头”(河北)、“艇鮁鱼”等称呼,古时称“肺鱼”。
2、鲥鱼体侧扁,腹缘有锐利的棱鳞,排列成锯齿状。口大,端位,上颌正中有一缺刻,鳞片大而薄,无侧线。其为洄游性鱼类,生长于海中,每年4~6月溯河行生殖洄游,6~7月产卵,卵浮性。产卵后亲鱼即降河归海,幼鱼进入支流或湖泊中肥育,以浮游生物为食。9~10月入海。鲥鱼个体较大,肉细脂厚,为鱼中上品,久享盛名,产于长江以南各大河流。
3、刀鲚体积扁薄,上颌骨后伸至胸鳍基部;无侧线,纵列鳞74~83;胸腹部具棱鳞,胸鳍前6根鳍条游离呈丝状;臀鳍基部极长,与尾鳍基相连。其为洄游性鱼类,春、夏季由海进入江河行生殖洄游。
在干支流或湖泊的缓流区产卵,卵粒具油球,受精后漂浮于水体上层孵化发育。幼鱼以浮游动物为食,肥育至秋后或翌年人海。成鱼食小鱼虾、小型鱼类,但在同属中其个体最大,大者长达40厘米,重280克。为长江下游地区主要经济鱼类之一,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及附属水体。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刀鲚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刀鲚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
[免责声明]本文来源于网络,不代表本站立场,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联系邮箱:83115484@qq.com,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,保证您的权利。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lmgpdn.com/post/3009.html发布于 07-04